一吃味道,二吃讲究,三吃文化——京味烤鸭的讲究

2020-03-10 00:00

  话说北京烤鸭虽然带着北京的名头,但却不是北京本地土著。有关北京烤鸭的来历说法不一,有元朝起源说,也有明朝起源说,但流传比较广说法是北京烤鸭在明朝时由南京传入北京。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建立明朝之初,明宫的御厨将南京的湖鸭用炭火烘烤,颇得宫廷贵胄们喜爱。“烤鸭”一开始并不叫烤鸭,而是叫“烧鸭子”(见《天下第一楼》)。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,烤鸭技术也一并带到北京,鸭子改为玉泉山所产的填鸭,烤制的方法逐渐改良形成如今的北京名菜。

  从前吃烤鸭,讲究的食客要亲自挑选鸭坯。先用银签子去扎鸭肚子,看鸭子够不够肥;挑好后在鸭身写上名字或画上记号。这样做一是看鸭坯子是否晾干,不干的不吃墨,字写不上;二是考验烤鸭师傅的火候,如果待烤鸭出炉的时候先前的记号还在,说明鸭子的烤制都很到位,客人会打赏。这既反应了当时以肥腻丰腴为美的饮食心态,也是店家证明信誉与展现技艺的方式。似乎非如此吃食,则不能体现正宗风味。片鸭子:北京有句老歇后语,“便宜坊的鸭子片着吃”, 可见最晚在明朝就有了片鸭子的做法。严格来说,一只烤鸭要片出108片,才是刀工技法到了火候。现在知名烤鸭店的片鸭师傅,讲求每只鸭子能片出90片以上,不低于9两肉。现时有三种片法:传统的片法是皮肉不分,每一片都要连皮带肉,包括片成条状的柳叶片、片成片状的鱼鳞片两种;第三种是近年来才有的皮肉分离片法。荷叶饼:用筷子挑些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,放上片成柳叶片的烤鸭,放上少许葱条,将荷叶饼卷起。这是北京烤鸭最早也是最普遍的吃法,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。荷叶饼的名称得于其外形,像荷叶一般圆且薄的饼。从前的荷叶饼是现烙的,讲究用中筋面,三分烫面,七分冷水,饼上头能看到由于热力不均而烙出的黄点。空心芝麻烧饼:空心芝麻烧饼内涂抹些甜面酱,再夹上片成鱼鳞片的烤鸭。这种吃法源于清末民初,空心芝麻烧饼一般是给女眷准备的。每当有女眷的时候,店家会询问“要多少空心烧饼?”因为用烧饼夹着烤鸭吃,显得比较文雅,不用动手卷制。甜面酱:甜面酱一定要用六必居的,买回来后用香油下锅炒,再用糖去调制。各大烤鸭店在甜面酱的处理和调制上都有一些秘方,例如便宜坊的生酱入店后要先蒸上两小时左右,再行调制。葱条:过去讲究用山东羊角葱,但羊角葱产量小,现在广泛使用山东大葱。黄瓜条:黄瓜条在过去也是为女眷准备的,因为葱虽然好吃,但味道很大,黄瓜条起到一个清口的作用。

       有人说,北京烤鸭一吃味道,二吃讲究,三吃文化,说的一点没错,这也正是北京烤鸭能够享誉世界的原因。